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求职季再度拉开序幕。据教育部消息,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。除了严峻的就业形势,近年来,求职过程中的金钱成本也逐渐成为毕业生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。当前,大学生求职要花些什么钱?花费大不大?钱从哪里来?有没有效果?近日,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。
求职成本差异大
不久前,某机构发布的《大学生毕业求职成本调查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17年应届生平均求职时长达3个月,求职期间的平均花费为2600元。但是,记者通过调查发现,平均数以外,应届生的求职花费差异显著。
“我光租房就已经花了快5000元了,再算上交通费等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,已经差不多花了快1万元了。”太原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小徐打算到北京发展,为了方便找工作,他在北京租了一间卧室,房租每个月1500元。“不在毕业院校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就是会麻烦一些。希望能在年前找到合适的工作,这样下个季度就不用再交房租了。”
除了房租,职场培训费用对应届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小赵已参加过两次培训,一次10天全封闭式公务员笔试培训花去她1万元,一次金融类企业面试培训花去她5000元。此外,小赵购买正装还花去了2000多元,考试报名费、交通费也花去了数百元。“没办法,现在毕业生找工作竞争很激烈,参加一些培训能在短期内增加成功的几率。”小赵告诉记者。
相比小徐和小赵,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小韩则要顺利些。“我找工作基本没花什么钱,而且实习时候还有一点工资。”研二时,小韩进入北京一家国企实习,企业招聘时她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。
并非全部来自父母
不同于上班族,学生群体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,他们在求职时的花销从何而来呢?
“找工作的时候,我问家里要了5000元钱,全部用来交房租了。其他的钱都是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,但其实主要还是来自父母。”小徐告诉记者,“上学时家里每个月都会给我2000元,花不完就会攒起来,留着以后用。”
与本科生相比,在校研究生享受的补贴较多,而且还会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,往往有一定的收入。“我们学校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补助,参与导师的项目也会有一些劳务费。平时省着花,所以找工作时就没向家里要钱,自己剩的钱应该够用。”正忙于找工作的小孙告诉记者。
来自西北民族大学的小郑也选择到北京找工作,她向记者展示了她的“求职基金”。“我在研二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,除去学费还剩1万多元,这些钱我存在了一张卡里,专门用来找工作。”小郑估计,这些钱应该足够支撑他在北京找工作的开销了。
应正确看待求职成本
应该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花销?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刘老师向记者表示:“大学生的求职成本主要有资料费、面试服装费、通讯费、报名培训费等,也包括一些不合理的收费。目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,各高校毕业生之间竞争十分激烈,大学生找工作的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。”
刘老师认为,应该理性看待应届生的求职花销。“大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找工作,衣食住行都要花钱,这在所难免,参加一些正规的培训也没有什么不妥。这些属于毕业的成本支出,家里也应该在经济上给予支持。”刘老师告诉记者,“但是,毕业生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过度包装自己,这样不但会让家庭不堪重负,往往还会适得其反。因为面试官最在意的还是你的个人素质和能力,不是外表。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,少一些盲目,多一些理性。”